圖為柯靈、林林(右)致袁鷹信札
2023年9月4日,我進夜閱讀《文報告請示·筆會》的大眾號,得悉老作家袁鷹已于三日前在世。想起18年前的統一天,他賜我舊躲四通名人手札,并有來鴻:
你好!前次你來信過訪,晤談甚歡,招待不周,時光倉促,甚歉請諒。
寶緘收到,遵囑檢出作家手札四封,請收存。這類書簡,我普通不愿等閒送人。有感于你心誠意篤,故例外相贈,也信賴你不會等閒處置。收到后請回信,以釋遠念……
袁鷹上 2005年9月4日
彼時,我正在新西蘭奧克蘭年夜學唸書。直到年末寒假回籍,我才在麗都佳日飯店初見袁公來函,心存感刻,臉露愧赧。那次過訪,至今浮光掠影。誠如袁公所言,相談甚忭。他知我素喜文人掌故,就在閑談中講述了冰心白叟為他題字祝壽的趣事。剛巧那幾日,他正在收拾躲札,桌上落下一封冰心的信封,我便“信”口開河向他討要。袁公承諾,還說那封信已撰文解讀。信封留下冰心白叟豎排藍色手跡:北京向陽門外金臺西路二號《國民日報》副刊部袁鷹同道收啟,西郊中心平易近族學院宿舍34單位三號 謝冰心,100081。郵戳時光為“1989.5.8.20”。查閱《撫簡懷人》,冰心白叟那日往鴻向袁公投稿《想寫就寫》。《想寫就寫》是她的系列文章,首篇寫于1988年秋天,開初在京刊發,頗有阻力。1991年,冰心干脆“揮筆南下”,于《文報告請示》開辟同名專輯,風行一時。
來書所附柯靈、吳祖光聚會場地、陳及第、林林四老麟鴻,未于《撫簡懷人》等書文、拍賣會中“現身”,至今不為人知,故而轉錄如下,略作釋讀:
久疏浚候,喜獲《散文六十篇》,如親謦欬。五十年風雨晦明,悲喜歌哭,盡在其中。感交流刻感刻。
現狀想清豫如常。海上淫雨以后,繼以熾烈,老年末年日子很欠好過,幸粗軀粗安耳。
此頌
暑祺
柯靈上 7.26
這通短札寫在“中國國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用箋上,文字清新,措辭清雅,一如柯老美文,清爽可兒。《散文六十篇》就是1991年3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印行的《袁鷹散文六十篇》。此札正寫于這年炎天。柯靈是袁鷹的老友。袁鷹在中學時期,就已讀過柯靈的《看春草》。1946年頭,已是年夜先生的袁鷹受教員林漢達囑托,送信往《周報》編纂部,初識柯靈(《袁鷹自述》)。袁鷹進職國民日報社后,時不時向柯靈老約稿,兩人友情越來越深摯。
同于滬地,幾近統一時代,袁鷹還跟隨夏衍師長教師,從而結識劇作家吳祖光師長教師。兩人也因投稿編稿熟稔起來,有信可讀:
袁鷹兄,年夜示奉悉,編書非常辛勞,應多珍重,奉上拙作兩本,以供斟酌彌補。《散文選》想已看過,能否斟酌補進《私密空間斷腸人在海角》《“蛻”辯》《訓子篇》《長島不雅日出記》《論午睡》,又《閑文選》中《“右”辯》及《誰是常識分子》亦請斟酌。
《畜牲——》文將《明報》復印本寄上。《漫筆》刪往……務必補進。
祝安
弟祖光 12/6
此信年夜約寫于20世紀90年月,由於札中述及的《畜牲——》寫于1991年2月,隨后又見諸同年第4期《漫筆》。袁公時已退休,仍編書不輟,主編《華夏二十世紀文學精編》《新文學年夜系》等年夜型文學叢書。于是吳祖光寄贈《吳祖光散文選》《吳祖光閑文選》,供他參考。
比擬柯靈、吳祖光,陳及第與袁公的來往又多出一份鄉情,舉信為證:
寄來的新作《海角》收到,感謝。
此次淮河鄉土文學筆會,本想把淮河濱上的作家約請到,沿著淮河走一趟,一來了解一下狀況淮河兩岸近幾年的變更,二來歡聚一次,敘敘鄉情,惋惜你有其他會議,未能餐與加入,甚憾。
我明日往京,但愿一會。
你的身材恢復若何?若有能夠明春請你來黃山療養,那里有個療養院,普通的說,前提還不錯。
代問夫人好。
握手
及第 十一月廿一日
此信寫于1982年。是年7聚會場地月,袁公新著《海角》面世。10月23日,時任安徽作協副主席陳及第掌管的第一屆淮河鄉土文學筆會在蚌埠揭幕。戴厚英、江曉天、李清泉、孟偉哉等80多位作家、編纂餐與加入筆會,影響甚年夜。袁水拍、袁鷹兩位來自國民日報社的詩人也接到約請,但均未赴會,不外《國民日報》註銷了報道。袁鷹、陳及第是淮安老鄉,對于淮河深有情感。袁鷹出席,陳及第很遺憾,于是又約請老鄉袁鷹前去黃山療養。陳及第彼時仍是全國人年夜代表。1982年11月26日,五屆全國人年夜第五次會議在京揭幕,是以,他提早于“明日(22日)往京”餐與加入嘉會。
上述三封信都是硬筆書寫的,最后一封袁公賜札是詩人、翻譯家林林的羊毫手澤。老田:
小集又寫下數則,請選用編集。這小玩藝要寫得有點味,也費思考。重要我接觸社會少,看這類社會性的文字也少。
匆此 祝
好
林林 一月九日
袁公認為我不知林林為何人,于是函中有言:林林師長教師是“左聯”時期碩果僅存的老作家、老詩人。本年已是九五高齡的白叟。束縛后持久從事對外文明交通任務,是japan(日本)文學專家。信中所說,是80年月在報上所作小雜文專欄《蒲劍小集》。我在報社用名田鐘洛,故信上稱“老田”。
1980年9月至1983年3月,《蒲劍小集》前后13期,陸續見諸《國民日報》,作者簽名“蒲劍”。林林此札寫于20世紀80年月初期。札中“編集”似筆誤,看成“編纂”。“蒲劍”一名,取自郭沫若師長教師的雜文集——《蒲劍集》。林林不只是郭沫若的老友、助手,還在《蒲劍小集》第1期第1則中就評騭了郭沫若譯著《浮士德·短序》。《蒲劍小集》之所以“小”,源自集中無文,只要一則則規戒時弊的“雜句”。
說及編選“雜句”,不由想起林林、袁鷹兩人所作的“俳句”。1981年,林林、袁鷹回訪japan教學場地(日本)俳人協會,首創漢俳寫作。同年《詩刊》初次于中國刊發漢俳,作者為趙樸初、林林、袁鷹。袁公所作漢俳,我尤喜那首:“昨夜雨瀟瀟,夢繞櫻花第幾橋,未知回路遠。”短歌繞耳,短札進目,我不由感嘆:“秋夜云藹藹,舊雨飄搖回無法,札邊聞謦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