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過山東慶云縣,這是一個接近河北邊疆的小縣,只要34萬生齒。我問本地有什么汗青名人?答曰:李之儀。我一時感到耳熟,又不知其所為。主人說:“我住長江頭”,我一拍桌子:“他竟是你們這里的人?”于是,主客齊聲背誦道: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卜算子》)
這首詞太著名了。但我經常像小先生,學了課文,不記作者。而李之儀這小我確切不如他的這首詞著名,其生平也多不為人知。《宋史》上只要112字的小傳,也沒有留下行狀、墓志之類。感激在這里土生土長的周杰師長教師窮30年之力彙集材料,編了一本《李之儀傳》,我得以就教,補了一課。
李之儀1048年(宋慶歷八年)生于慶云鎮,卒于1127年,恰是靖康之恥,北宋為金所滅之時,長年80歲,算是遐齡。他20歲中進士,25歲后到浙江、山西任過縣級小官。后在京任樞密院編修,與那時的文壇名人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秦不雅、沈括都過從甚密,一度還進過蘇東坡的幕府。但正因這種交集,在北宋新舊兩黨的爭斗中他屬舊黨,隨政局變更而曾被三貶出京。
1102年李初貶安徽當涂,在黃庭堅宴客的宴席上,見到了女樂楊姝。楊才貌雙盡,善撫琴。黃當席贈詞一首《功德近·承平州小妓楊姝撫琴送酒》。李即步其韻和了一首:“相見兩無言,愁教學場地恨又還千疊。別有末路人深處,在懵騰雙睫。七弦雖妙不須彈,惟愿醉噴鼻頰。只恐邇來情感,似風前秋葉。”兩人一見生情,以后交往不竭,相處甚歡,他曾有多首詩詞專贈楊姝。如“坐來休嘆塵勞,重逢難似今朝。不待輕移玉指,天然癢處都消。”(《清平樂·殷勤仙友》)這是說楊為他撫琴,還沒有開彈,他的心境就已頓然變好。還有“道骨仙風云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陶醉到傍晚。”(《浣溪沙·為楊姝作》)“通中玉冷夢偏長,花影籠階月浸廊。挽斷羅巾留不住,覺來猶有往時噴鼻。”(《偶書之二》)在被貶官謫居的枯冷歲月里,李從楊處獲得不少的撫慰。
1105年李之小樹屋儀58歲,老婆、女兒在幾天內接踵往世,貳心灰意冷,正欲茍度殘年,未想到第二年蒲月遇年夜赦復官,不堪喜悅。李便與楊姝成婚,預備過兩天循分日子。但世事弄人,他這時身在安徽,朝廷卻要錄用他到長江下游的成都往仕進,將面對與新婚老婆的分辨。浩浩長江,頭尾連綿萬里長,李感歎萬端便為楊姝寫下這首《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一不警惕,即傳播千古。
凡經千年還能傳播的作品必是經典,而經典在傳播的經過歷程中會滲透文脈,就像河水在地下潛行,又不時地冒出空中。實在我第一次接觸這首詞時讀的并不是原詞。那是1957年我小學六年級的時辰,家里訂有《國民日報》,年夜人看消息,我追蹤關心副刊,這是我最早的文學發蒙。那時陳毅副總理拜訪緬甸后寫了一首詩《贈緬甸友人》登在報上(經查為12月17日)。我明白地記得登的不只是詩,而是配有樂譜的歌。歌詞是如許的:
我住江之頭,你住江之尾,彼此情無窮,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下流,你喝川下水,川流往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為近鄰,友情常積聚,不老如青山,不竭似流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反帝獲不受拘束,戰爭統一軌。彼此是親戚,說話多同軌,連合而合作,戰爭氣力偉。臨水嘆浩淼,爬山歌石私密空間磊,山山似北向,條條南流水。
到后來我讀了宋詞,才了解陳毅元帥的這首詩,典出于李作,化用了他的《卜算子》,真是盡妙。陳毅雖為甲士,卻年夜有詩才,有很多好詩行世。郭沫若曾夸他:“一柱天南百戰身,將軍本質是詩人。”
正如技擊有派、書法有體,好的詩文作品經常可以找到傳承,而這傳承的泉源就是一個經典。即使是李詞也可以再上溯到寫堅毅戀愛的古樂府《上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六合合,乃敢與君盡”。經典如一個放射性元素,老是在暗處靜靜地不中斷地開釋著本身的能量。但經典一旦構成,其含義便可溢出本來的局限,而有了縮小效應,觸類旁通,一粒種子化出滿眼綠色。如陳毅詩即由此而寫國際友情。我本身也受這首詞的影響,詩文中曾不自發地冒出過一兩句。辛棄疾是比李之儀稍晚的人物,南渡后不為上所用,曾隱居上饒鉛山。他發明一處泉水,形如瓢狀,就定名為家教“瓢泉”。辛平生有詞600多首,“瓢泉之作”竟占了250首。這泉也奇,雖經千年,但泉形不變,泉水不停。那年我往訪此處勝景,得一首小詩,開首四句便是:“君在泉之頭,我在泉之尾。泉水淙淙流千年,郁孤臺下清江水。”
地以人名。這李之儀的誕生地在山東慶云縣與河北鹽山縣的接壤處,兩縣都不年夜著名,汗青上的區劃也曾忽魯忽冀地變來變往。所以此刻“鹽山汗青文明叢書”里收有《李之儀傳》,而慶云縣城廣場上卻豎起了一座李之儀雕像,巍巍乎足有三層樓高。李以一詞之力,熠熠于僻壤之間,光照兩省,流芳千年,他此刻還為這塊地盤持續增輝添色。
按說李那時所處的政治層面可謂不低,交結的主要人物可謂不輕,有傳世著作集42卷也可謂不少,但這些都成了過眼云煙。單單這首小詞《卜算子》,倒讓后人記住了他。較威望的《宋詞選》(胡云翼編)在他名下也只收這一首,余皆不要。細究其理,論內在的事務,詞雖是寫私家之情,卻讓人覺得了人世的真愛。愛因斯坦的實際促進了原槍彈的呈現,但他卻說人世最年夜的氣力是愛。人疲乏平生,驀然回想,才發明本來是生涯在愛和被愛的包抄之中,所以愛恨與存亡成了文學永恒的主題。論伎倆,這首詞以一念之情祭之于萬里長江,苦衷浩茫,舉重若輕,遂成一永恒的意象,撞擊著人的心靈。其說話又取平易近歌作風,清爽流瑜伽教室利,易于傳唱。這是藝術的氣力、美的氣力。
我在廣場上散步,瞻仰著李之儀宏大的雕像,還有天上的流云。年年事歲情類似,歲歲年年文分歧,經典本來是一代又一代,流淌在人們心底的河道。我在河之尾,君在河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