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亞平:現代行政訴甜心推包養網訟初探

【摘要】法學界主流的不雅點以為現代是不存外行政訴訟的,可是,假如把“平易近告官”作為行政訴訟的基礎特征來權衡的話,這種熟悉是不合適汗青現實的。現代法令不只答應“平易近告官”,並且方法多樣。這種軌制以儒家的平易近本思惟為基本,有利于國民的療養生息,可以或許防范仕宦濫用權利,保護封建獨裁統治位置的穩固,客不雅上也接濟了老蒼生的好處。當然,它與古代行政訴訟比擬,還有多方面的差別。

【要害詞】行政訴訟;平易近告官;直訴;越訴;監察

法學界主流的不雅點以為,現代是不存外行政訴訟的,行政訴訟發生于資產階層反動成功、樹立資產包養階層平易近主政權之后。例如,應松年傳授以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沒有行政訴訟,也不會發生行政訴訟。行政訴訟率先發生于本錢主義國度……”[1],姜明安傳授曾說“行政訴訟軌制是古代平易近主和憲政的產品,在封建獨裁軌制下,不成能發生對當局權利停止制約和監視的行政訴訟軌制。”[2]可是筆者以為,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見解,假如用行政訴訟的基礎特征“平易近告官”來權衡,中國現代不只存外行政訴訟,並且積厚流光,豐盛多彩,只不外沒有呈現“行政訴訟”這一概念而已。行政訴訟的“平易近告官”特征有以下幾方面寄義:第一,被告是通俗蒼生;第二,原告是行使公權利的當局及其官員;第三,“平易近告官”的目標是保護本身好處,監視國度權利的行使;第四,官平易近之間的膠葛是經由過程訴訟方法來處理的。上面,我們來考核汗青上合適“平易近告官”特征的法令軌制。

一、“平易近告官”的汗青考核

現代中國簡直不曾制訂行政訴訟法,也沒有冠名以行政訴訟的軌制,可是包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緊張階層牴觸,保護其包養政權穩固,樹立了多種接濟軌制來體恤蒼生,安撫平易近生,防范并禁止各級官員濫用權利。此中,合適“平易近告官”基礎特征的詳細軌制有:

(一)采風

采風就是國度統治者派專人擔任到平易近間采集四方風氣善惡,代語歌謠的運動。經由過程采風,統治者可以不雅政之清明,官之勤廉,同時也是國度供給的接濟國民權益的最原始道路。《左傳·襄公十四年》引《夏書》云:“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說的是周代曾設置“遒人”之官,其職責是敲打木鐸于鄉下途徑,聽取國民的呼聲,征求國民的看法。年齡時期,管仲在齊國發明了“問事”的軌制:“問人之所害于鄉里者何物也?”“除人害者幾何矣?”“問刑論有常以行不成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3]這現實上是統治者在直接聽取國民控告申告,以圖為國除害,為平易近申冤。漢宣帝時,派青鳥使十三人,“循行全國,存問鰥寡,覽不雅風氣,察吏得掉。”[4]武則天置右肅政臺,專掌“包養網察州縣吏善惡,風氣得掉。”[5]可見采風是一種陳舊的具有接濟國民權益效能的軌制。

(二) 直訴。是指在個體案情嚴重和冤抑難伸的情形下,國民可超出普通的訴訟管轄和訴訟法式,直接向最高統治者申述包養網的軌制。從概況上看,這種軌制僅僅是答應當事人越級訴訟,但從案件性質上看,往往是平易近告官案件,由於普通的平易近事膠葛和刑事案包養網件是無需最高統治者親身處置的,只要平易近告官的案件在處所上是很難討得公平的,法令才特設此道。

直訴軌制來源于周朝的路鼓軌制。所謂路鼓,即“建路鼓于年夜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仆與御庶子”[6]。 在晉朝武帝年間,也答應伐鼓直訴,那時所擊之鼓稱為登聞鼓。此后,登聞鼓成為歷代直訴的主要方法。《魏書·科罰志》記錄,北魏太武帝時,宮闕左面懸登聞鼓,人有窮冤則伐鼓,由主管仕宦公車上奏其表。宋孝武帝時還答應冤抑莫伸者直接到御前報告。梁則創建了一種投肺函的軌制《梁書·武帝紀》載天監元年詔曰:“夫年夜政侵小,朱門陵賤,四平易近已窮,九重莫達。若欲自申,并可投肺函。”

唐朝的直訴軌制則更為詳細。其方法最後有四種:第一種是邀車駕。凡案情嚴重而不得伸理者,可于天子出巡之時,于其車駕行處,跪伏路旁申述冤抑。《唐律·斗訟》:“車駕行幸,在路邀駕申述。”第二種是撾登聞鼓。第三種是立肺石。唐時在東、西兩京王城門外同時置有赤石,包養網名曰“肺石”。凡老幼不克不及撾登聞鼓者,則可立于肺石之上,立于肺包養石訴者由左監門衛擔任奏聞。第四種是上表。從擔任受訴之主司方面而言,則請求對其所轄范圍內的申述,應當即受理,盡快聞奏,不得推諉或雍滯,違者依律定罪。《唐律·斗訟》曰:“即邀車駕及撾登聞鼓,若上表訴,而主司不即受者,加罪一等。” 此后,宋元明清,都有直訴軌制,並且愈加完美。[7]

經由過程直訴道路,最高統治者可以或許發明冤假錯案,發明仕宦為非作惡,經由過程對錯案的改正,對受益之包養當事人停止接濟,進而到達正通人和之目標。

(三)越訴

即越級申告控告,超出本司本管官員停止控告。越訴因嚴重搗亂司法次序,歷代都嚴行制止。可是,為了維護國民的合法權益,避免下層仕宦濫用權利、梗塞訟路,現代中國歷代王朝曾作出了很多破例的規則。概況上看它僅是一種訴訟法式軌制,現實上這些規則目標在于供給行政接濟的效能。正式答應“越訴”之法,大要始于宋代,宋律規則,司法機關對于下列失職行動,當事人可以越訴:

1.本管或該管訴訟不受理案件;

2.將國民告申的案件交“所訟訴訟”審理,也就是交給被控訴的衙門或官員受理;

3.本管訴訟應回避而不回避;

4.向監司憲司控告正確的!那是她出嫁前閨房門的聲音。仕宦納賄犯警。[8]

宋代為何答應越訴?陳景良傳授考據說,北宋末年,朝廷表裡行賄公行,橫征暴斂,仕宦守法科平易近嚴重。南宋初,金兵南侵,官兵淪為游寇,搶糧掠物,洗劫城池,南宋政權朝不保夕,而州郡仕宦卻“歌樂自如,殊無憂國念平易近之心”。這種情形假如持續下往,勢必危及南宋統治者政權的平安。為了剷除弊病,整飭吏治,南宋統治者一方面建立“平易近事被罪法”,重處仕宦額定講究包養網、肆意科配的行動。另一方面增置越訴之法,擴展蒼生的訴訟權力,以越訴悅蒼生之心,從而到達寬恤平易近力,恢回生產、穩固政權的目標[9]。

南宋高宗屢次下詔,請求諸路監司,廣加詢訪,“凡平易近間利病,仕宦侵漁,無有巨細,咸得以聞。”[10]南宋法令規則,仕宦受納租稅不依法令,許人戶越訴:“平易包養近戶合徵稅租,不得合零就包養整,違者,許經尚書省越訴。”[11]凡州縣仕宦私行科斂財物,無償役使蒼生者亦答應人戶越訴。[12]

以后的明清時期,均有相似軌制。明代規則“若告本縣仕宦,則發該府; 若告本府仕宦,則發布政司; 若告布政司仕宦,則發按察司[13]”。清代規則“凡在外州縣有事款干礙本官未便控訴,……下屬官方許受理。”[14]

(四)監察

監察軌制是我國現代吏治的主要構成部門,最高統治者常常派員在全國各地巡回監察處所仕宦,接收國民的申控,它既具有監視效能,又具有接濟效能。

監察軌制的來源可以追朔到黃帝時期,聽說那時就曾“置擺佈年夜監,監于萬國”[15]。漢武帝時期樹立了刺史軌制,“刺史掌奉詔察州,以六條問事。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聖旨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蒼生,剝削為奸……”,這闡明老蒼生可以包養網對仕宦這六個方面的貪污腐化、傷害損失權益的情況可以向刺史控訴,追求接濟或維護。

唐代繼續了漢代的六察軌制,憲宗元和七年敕:“前后累降制敕,應諸道守法征科,及行政冤濫,皆委出使郎官御史訪察聞奏。” 此中的“守法征科”、“行政冤濫”重要是針對仕宦守法行政、濫用權利、傷害損失蒼生合法權益的情況。宋代建立轉運司、提點刑獄司就是巡回監察官,他們可以直接收理國民申控,以發明和改正冤抑、禁止仕宦犯警。在明代,巡回監察官員平易近事、刑事案件的初審,可是,若是控訴仕宦守法濫權、貪污腐化、苛刻蒼生等情事,那就直接屬于巡回監察仕宦的監視、糾劾、處置范圍,就可以直接收理,也可以移送或指定必定的衙門或官員審理,從明天的目光看,都有觸及行政守法傷害損失國民權益的情況,國民向刺史控訴,現實上就是追求權益接濟。離婚後,她可憐的女兒將來會做什麼?[16]

(五)拿官

拿官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衝擊貪污腐化、濫用權利、魚肉蒼包養生的貪官蠹役,也為了保證國民的合法權益,專門給國民建立的一項特別的接濟軌制。他明白受權國民緝捕貪官害吏送懲:“今后地點有司仕宦,若將刑名所以為非、以非為是,被冤枉者告及四鄰,旁進公門,將刑房該吏拿赴京來;若賦役不均,差貧賣富,將戶房該吏拿來;若舉薦人材擾害于平易近,將吏房該吏拿來;若勾補逃兵力士,賣放正身,拿解同姓名者,鄰里眾證實白,助被害之家將兵房該吏拿來;若做作科斂,若起解輪班人匠賣放,將工房該吏拿來。若平易近從朕命,實在為之,紛歧年之間,貪官蠹役盡化為賢矣!為何?以其良平易近自辨長短,奸邪難以橫出,由是逼成有司認為好官。其正官、首級官及一切人等敢有攔阻者,其家族誅。”[17]在朱元璋的號令下,常熟縣陳壽六等三人把貪財害平易近的仕宦顧英綁縛至京面奏,并是以取得重賞,在朱元璋的親身干預干與下,因刁難路過淳化的嘉定縣平易近郭玄二等綁縛害平易近弓兵赴京告知,巡檢何添不雅被砍腳戴重枷服刑,弓戎馬德旺被梟首。[18]

二、現代行政訴訟的特征

包養

經由過程以上考核,我們可以發明,現代的平易近告官軌制與古代行政訴訟有很多雷同之處,我們完整可以稱之為現代的行政訴訟,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平易近本”思惟是現代行政訴訟的實際基本

平易近本思惟是中華平易近族在治國安邦的實行中構成的的聰明結晶。它起源于殷周時期,昌隆于年齡戰國時代,經過孔孟建構為較為完全的思惟系統,成為儒家政管理論的基石,且在汗青上不竭豐盛和成長,成為中國傳統文明中可貴的汗青遺產。

平易近本思惟誇大國民是國度和社會的最基礎,并把民氣向背看作政治興衰的要害,主意國度以平易近為本,平易近貴君輕,王者應以平易近為天等。《尚書·五子之歌》云:“平易近可近,不成下;平易近為國本,本固邦寧”。孟子明白主意“平易近為貴,包養社稷包養次之,君為輕。”[19]

平易近本思惟的價值理念重要表示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重平易近貴平易近。“平易近惟國本”、“平易近貴君輕”等古訓表示出對大眾的器重。《左傳》從國度興亡的高度論述了“平易近”的主要性:“國將興,聽于平易近;國將亡,聽于神。”其二,愛平易近仁平易近。墨子主意“兼相愛,交相利”的愛平易近思惟。其三,安平易近保平易近。國君的本分是“敬天保平易近”,《尚書》中云:“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平易近。”

可見,“保平易近”是平易近本思惟的必定內在。歷代統治者都器重維護國民的基礎好處。西漢之初,由于持久戰亂,生孩子遭到嚴重損壞,乃至生齒銳減,經濟凋弊,鑒于這種情勢與秦之敗亡,漢初統治者便采取了“與平易近歇息”的政治,對國民采取輕徭薄賦、嘉獎耕織以及緩刑等政策,以恢回生產,成長經濟,安寧民氣。以后的歷代統治階層為了穩固社會次序,都器重與平易近歇息,以蓄國力,以安民氣,以固社稷基礎。

(二)保護封建統治是現代行政訴訟的最基礎目標

孟子剖析了夏商統治者掉往統治“以你的智慧和背景,根本不應該是奴隸。”藍玉華包養認真的看著她說道,彷彿看到了一個瘦弱的七歲女孩,一臉的無奈,不像位置的緣由,為那時的統治者指出“得全國之道”:“桀紂之掉全國也,掉其平易近也。掉其平易近者,掉其心也。得全國有道:得其平易近,斯得全國矣。得其平易近有道:得其心,斯得平易近矣。”“保平易近而王,莫之能御也”[20]。其言語之中顯明流包養露出“得民氣”僅僅是手腕,“得全國”才是目標。

荀子曾說“君者,船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船,水者覆船。”水對于船,僅包養是渡河的東西,蒼生對于國君,僅是統治的東西。這個比方被后來的良多統治者反復援用。好比,唐代年夜臣魏征曾對唐太宗說:“平易近如水,君如船,水可載船,亦可覆船”。唐太宗亦說:“君依于國,國依于平易近。刻平易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平易近愁,平易近愁則國己的打算告訴了媽媽。危,國危則君喪矣。”[21]這些談吐直白地表白統治者重平易近、貴平易近、安平易近、保平易近的最基礎意義在于保護統治位置的穩固。

仕宦是封建當局權要機構的主要構成部門,各級仕宦可否恪失職守、勤懇職事,將直接影響統治階層對國度的統治。是以,統治著高度器重"吏治",仕宦的腐朽題目影響著國度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固。所以,歷代統治者歷來器重對各級仕宦的束縛,避免其禍患國民,搖動統治基礎。

(三)現代行政訴訟具有接濟蒼生權益的效能

行政訴訟的基礎效能是接濟當事人本身的權益,是以,與普通的揭發控訴分歧,后者的直接目標是監視把持仕宦,不見得與控訴人本身好處有必定的短長關系,這也是行政訴訟與普通的對仕宦監視軌制的嚴重差別。

現代的平易近告官軌制既可以或許懲辦守法的仕宦,也能監視仕宦廉明勤懇,還能接濟當事人本身好處,正由於這般,它才幹稱得上現代行政訴訟。漢武帝時期最先樹立刺史軌制,《漢書》曰:“武帝元封五年頭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郡,秩六百石,員十三人。”又曰:“刺史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不省。” “六條”中“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蒼生,剝削為奸,不包養網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任賞,干擾刻暴,剝截黎元,為蒼生所疾,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剝平易近人”都有仕宦傷害損失國民權益的情況,國民向刺史控訴,重要目標就是追求對本身權益的接濟。

漢宣帝時亦曾調派丞相御史之掾屬二十四人分巡全國,糾察“奸猾為害”、“野荒治苛”、“擅為苛禁”、“深入不改”,這些景象都是指仕宦守法犯法、濫用權利、侵損蒼生權益。這些官員普遍號令國民,積極舉告申控。客不雅地說,這就是國民的權益接濟法式[22]。

唐高宗隆興九年,為了避免仕宦濫免費、濫罰款,規則:“契勘人戶典賣田宅,合納牙稅契紙成本,勘合朱墨頭子錢。州縣巧揚名目,又有朱墨錢,用印錢、得產人錢……,禁契稅正錢外收取平易近錢,許人戶越訴。”[23]孝宗淳熙二年詔:“累降批示束縛州縣,不得因公務輒科罰蒼生錢物。(違者)許人越訴。”[24]這些守法行動均為仕宦所為,為了公平審理,有用接濟,經由過程越包養訴方法處理。

(四)平易近告官案件經由過程訴訟法式處理

訴訟的法式特征是當事人兩邊抗衡,法官居中判決,分歧于普通的下級對上級的監視法式。現代平易近告官案件有多種多樣的方法,直訴、越訴、上訴不消說,屬于訴訟形式,有些看似不是訴訟法式,如“采風”、“監察”,但現實上采用了當事人兩邊抗衡,法官居中判決的形式,本質上具有了訴訟特征。

在現代,蒼生以為本身有委屈,普通要依照法令規則的管轄規定,向本地的下層仕宦提告狀訟,可是,以縣官或州官的守法瀆職行動為控訴對象,還可逐級上告。唐中宗包養網年夜積年間規則:“亡官瀆職、婚田兩競、追理財物等,并合先本司;本司不睬,然后省司;省司不睬,然后三司;三司不睬,然后合報投匭進狀。”[25] 這里的“本司”,就是本州本縣;本州縣不睬才可以到中心的尚書省六部各司;省司不睬才可以到三司申控。包養網[26]這種上告法式采用的是訴訟形式,處包養網理的是官平易近膠葛,是以,實質上就是行政訴訟。

再如監察官員,其履職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勸諫天子包養網、彈劾百官、整肅法紀,還受理蒼生的揭發與控訴。吏平易近的揭發、檢舉與控訴是監察官獲守信息的主要道路之一,監察官在巡行時,布衣經由過程攔車喊冤、投書檢舉或告發、或伐鼓申述等方法反應情形,監察官受理后要查詢拜訪取證,召集兩邊質對質詞,而后作出處置,基礎上依照訴訟法式處置,漢朝監察御史翟方進查詢拜訪的案件就是典範一例。[27]后來,監察官員接收了蒼生對于仕宦的控訴后,紛歧訂婚自審理,可以移送或指定必定的衙門或官員審理,如明朝規則 “若告本縣仕宦,則發該府: 若告本府仕宦,則發布政司:若告布政司仕宦,則發按察司。”[28]就是說,巡回監察官員在接到對于處所守法官員的控訴后,可以交給其直接下級衙門鞠問,或移交其同級監察衙門鞠問。[29]無論是誰處置,都要審懂得決。

三、結語:與古代行政訴訟的差別

下面的闡述證實了現代實在存在著與古代行政訴訟基礎特征雷同的的軌制的。那么,為什么有的學者不承認現代行政訴訟呢?這是由于二者之間有存在著一系列嚴重的差異。

第一,現代行政訴訟樹立在封建獨裁軌制基本之上,其最基礎目標是保護統治者的統治位置;而古代行政訴訟則發生于資產階層反動之后,樹立于平易近主政治基本之上,以保護國民權益為主旨。盡管二者的基本與目標存在宏大的差異,可是,分歧的土壤地上可以綻放出雷同的花,分歧的政治基本上分辨可以發生“平易近告官”軌制,這是由于它可以或許知足分歧社會的特定需求,用經濟學上的定理來說,就是需求決議供應。

第二,與古代行政訴訟分歧,現代沒有自力的平易近告官法式,而是與刑事訴訟、平易近事訴包養網訟、監察軌制、上訴軌制等諸法合體,這也不難迷離人的眼睛。例如,老蒼生耳熟能詳的戲劇《鍘美案》中,就是多種膠葛經由過程一個法式一并處理,此中的婚姻與未成年後代撫育題目屬于平易近事膠葛,欺君罔上屬于刑事犯法,濫用權柄則屬于行政膠葛,這種方法不克不及簡略地歸納綜合為司法不發財,而是合適特定社會的物資經濟前提的,既有利于下降當事人的訴訟本錢,又能進步訴訟效力,合適訴訟的經濟學道理,古代訴訟軌制中至今還存在著合并審理的法式。

第三,兩種軌制所依靠的體系體例分歧,所施展的功能也不雷同。現代行政訴訟依存于中心集權制,這是一種由下級監視把持上級仕宦、最后集中于天子一人的體系體例。處置平易近告官案件的官員受下級委派,對下級擔任,老蒼生包養也是寄盼望于 “彼蒼年夜老爺”,空想“藍爺真以為蕭拓不想女兒嫁?”他冷冷的說道。 “蕭拓完全是基於從小有青梅竹馬、同情和憐惜的,如果凌千金遇到那種遠處的京城里天子是真龍皇帝,是公平的化身,終極可以或許蔓延公理。假如處于朝代之初,政治比擬清明,老蒼生也許可以或許討得一個公平,可是假如時運不濟,朝廷昏聵,吏治繁榮,老蒼生的盼望只會化為烏有;而古代行政訴訟依存于分權制衡的體系體例,司法機關自力行使審訊權,監視行政機關,加之迷信技巧發財與媒體監視通順,老蒼生取得司法接濟更為方便。所以,現代平易近告官軌制所能供給的接濟功能,與古代行政訴訟比擬是不成同日而語的。

姬亞平,單元為東南政法年夜學。

【注釋】

[1包養網] 應松年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年夜學出書社 1994年第1版P22.

[2] 姜明安著:《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年夜學出書社 1993年第1版 P9。

[3] 《管子·問》

[4]《漢書》卷8《宣帝紐約》。

[5]《新唐書》卷48《百官三?御史臺》。

[6] 《周禮·夏官》

[7] 王包養宏宇:中國現代的直訴軌制 《國民法院報》03年1月29日.

[8] 范忠信:現代中國國民權包養網益傷害損失的國度接濟道路及其精力 《古代法學》2010年第4期

[9] 陳景良:兩宋天子法令思惟論略 南京年夜學法令評論 1998秋 P62-73

[10] 《宋會要輯稿·刑法》

[11] 《宋會要輯稿·食貨》

[12] 郭東旭:南宋的越訴之法 漆俠主編《宋史研討論叢》二輯。河北年夜學出書社1993年9月出書。

[13] 明會典 . 卷二一〇 . 都察院

[14] 年夜清律通考校注[M]. 北京: 中國政法年夜學出書社,1992: 873.

[15] 史記·五帝本紀

[16] 范忠信:現代中國國民權益傷害損失的國度接濟道路及其精力 《古代法學》2010年第4期

[17] 御制年夜誥 . 三編 . 平易近拿害平易近該吏

[18] 葉英萍:中國現代平易近監官之切磋《法學雜志》2009年第2期

[19] 《孟子·盡心下》

[20] 《孟子·離婁上》

[21]李學勤:傳世躲書·史庫·雜史·貞不雅政要。海口:海北國包養際消息出書中間出書,2002年,P442-495.

[22]范忠信:現代中國國民權益傷害損失的國度接濟道路及其精力 《古代法學》2010年第4期

[23]宋會要·食貨.

[24]宋會要·刑法

[25] 唐會要 . 卷五十五

[26]范忠信:現代中國國民權益傷害損失的國度接濟道路及其精力 《古代法學》2010年第4期

[27]《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

[28] 明會典 卷二一〇. 都察院

[29]范忠信:現代中國國民權益傷害損失的國度接濟道路及其精力 《古代法學》2010年第4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